詠梅:中國家庭缺少劉靜這樣的母親
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熱播當中。這部描寫高考家庭的現實題材劇可以說是戳中很多觀眾的痛點和淚點,引起了觀眾們的熱議。劇中展現了幾種不同的母親形象,有宋倩這樣的極權媽媽,有童文潔這樣軟硬并施的媽媽,而詠梅飾演的劉靜則尤為不同,溫柔大氣、善解人意,如一縷清風,吹拂著觀眾的心。近日,詠梅接受了媒體的群訪,分享了一些飾演該角色的心得體會。
在這部劇里,劉靜與英子這對忘年交是很大的一個亮點。英子受不了媽媽宋倩對她極端的控制與管教,一有什么心事就會找劉靜傾訴。在最近播出的一集中,英子終于崩潰,打算跳海來逃離母親的管制。很多網友覺得,是劉靜挑撥了英子與宋倩的母女關系,就算是宋倩很過分,英子也不應該找其他的人去傾訴,應該選擇信任自己的母親。對于網友這樣的看法,詠梅回應道:“劉靜并不是想去取代英子的母親,所以不存在所謂的挑撥。劉靜是讓英子多了一個發泄情緒的出口,她們實際上是朋友的關系。”
詠梅同時表示,宋倩其實是中國家庭里很典型的母親形象,她非常理解宋倩的立場。而劉靜這樣的母親是很多家庭所缺失的,她特意去展現劉靜的溫柔,希望劉靜能夠成為一面鏡子,讓很多宋倩式的母親能夠看到,太多極端的教育方式會帶來怎樣的不幸。
喜歡劉靜與英子這對忘年交 最感人的戲是兒子剃光頭
問:闊別多年,是什么讓你重返電視熒屏接下劉靜這個角色?
詠梅:接每一個角色基本上都是一種緣分。剛接觸這部戲的時候,我其實還沒有徹底的準備好要重新演電視劇。但是檸萌影業特別有誠意,一來二去我就接了。正好這部劇也是高考題材,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所以就接下了這個角色,是一種緣分吧。
問:《小歡喜》中的季媽媽是一個特別溫柔、善解人意的媽媽,也和英子成為知心好友。如果英子是你的女兒,你會如何和她相處?你認為母親和女兒之間的相處方式會與母親和兒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有什么異同?
詠梅:這個問題我可能不會有很好的回答。因為我不是一個母親,我也永遠不會體會到自己跟親生女兒和親生兒子相處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我自己沒有特別親身的體會可以跟大家分享。但我作為一個快50 的成年人,我特別希望自己在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時,會更多的去理解。不管是父女關系,夫妻關系,母子,母女,或者是同事和朋友,我還是希望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要相互去理解,尊重。
問:你在微博上談到你特別喜歡和英子的這條線,是為什么呢?
詠梅:因為以往的電視劇里面好像很少有描寫這種忘年交的,尤其是女性之間的忘年交。所以這部劇里能有這種情節,我特別特別開心。因為兩代人能成為朋友,尤其是在一個小女孩成長的很重要的一個階段里,能跟她成為朋友,做為一個女性,能夠得到這樣的認可,是一個特別大的肯定。同輩之間的溝通比較容易,畢竟能夠互相理解,但這種跨越代溝的“被接受”,就真的是很大的一個肯定。
問:有網友說劉靜才是拆散英子和宋倩的人,對此你怎么看?
詠梅:我之前看到過有一個說法是,就算是母親很過分,女兒也不應該找其他的人去傾訴,意思就是要信任自己的母親。我覺得網友是想太多了,因為劉靜跟英子是朋友關系,劉靜并不是想去取代她的母親,所以不存在所謂的挑撥。劉靜是讓英子多了一個發泄情緒的出口,多了一個傾聽者,她們實際上是朋友的關系。
問:在孩子面臨人生一些重大的選擇時,如果與家人的意見有所分歧,你覺得作為母親應該如何和孩子以及和愛人溝通協調,會選擇聽孩子的意見更多嗎?
詠梅:我認為每一個家庭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成熟度也是不一樣的。可能有的孩子性格等方方面面成熟得比較早一點,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心里是有一種篤定的。這個時候我覺得父母應該清楚地了解孩子,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更多的要傾向于去聽孩子的意見。另外一種情況的話,可能父母的意見就比較重要。因為有時候孩子可能還處在懵懂,情緒化的階段,可能不能接受父母的意見,但父母也需要合適的方去幫助孩子看清楚問題。“協調”是需要耐心和方法的,情緒化肯定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太強勢的話也不太好,對孩子要有最基本的尊重。
問:母親和女兒之間存在一個控制和反控制的關系,雖然是愛的名義,比如喬英子和宋倩,你怎么看?
詠梅:這是個特別值得大家去多了解,多討論的話題。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去面對、了解這樣的話題,對自己的家庭生活、自己心智的成長都是有特別大的幫助。生活中確實存在這樣的關系,我推薦大家一本書,叫《母愛的羈絆》,是一個美國的女作家寫的心理學的書。如果對母女關系比較感興趣,可以找這本書來看一看。
問:你在戲里是比較理解宋倩的立場的,但觀眾都認為她挺讓人窒息的,如果你拋開劉靜這個角色,如何去看待宋倩?你會想要去演繹她嗎?
詠梅:對,我理解她的立場。宋倩這個角色是比較有典型性的,如果有機會讓我去飾演這樣的一個角色,我也是愿意的。因為,我的呈現其實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很多這樣的母親、這樣的家庭,看到這樣的方式,造成了什么樣的困惑,什么樣的結果,甚至會帶來什么樣的不幸。我作為一個演員,其實更愿意去呈現這些問題。我們電視劇本身也是有這個責任的,現實主義題材也是有這個義務和責任的。所以宋倩這個角色,我其實是很喜歡的。
問:觀眾都說季家的戲承包了全劇的哭點,網友都很心疼你這個角色,你最有觸動的戲是哪一場呢?演這個角色有難度嗎?
詠梅:因為這個戲還是比較靠近我本人的,所以難度不是很大。最感人的一場戲應該是兒子剃光頭,陪母親一起度過化療期。這場戲是特別感人的,這是一個家庭的親情的維系,是這個家庭親情最好的表現。
問:這部戲也說到了中年焦慮,比如情感、健康、事業,你怎么看這個年齡層的責任和壓力?有遇到過瓶頸期,內心恐慌的時候嗎?
詠梅:每一個階段的困惑和焦慮都是有的,事業上的,情感上的都遇見過。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免不了會遇到種種問題,遇到問題要去解決它,要花時間,耐心去解決。恐慌的時候是會有的,也是要去面對它,解決它。所以,成長是一個不斷去學習的過程。
問:你之前在《青春派》中也飾演了高三考生的媽媽,但這兩個角色你演繹得卻很不一樣,你是怎么處理這兩個角色呢?
詠梅:之前《青春派》的那個高考生的媽媽,形象類型比較典型,有點像童文潔還有宋倩。這次的劉靜就不是那么的典型。劉靜這個角色因為從小沒有在孩子的身邊,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她一直是特別內疚的。所以她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沒有那么極端,而是想盡量去挽回她的一些過失。基于這個出發點,她對孩子是比較耐心的,方法也比較柔和。再者,劉靜在后期得知自己得了癌癥之后,她其實對生命有了重新的思考。她會覺得人生不僅只有高考這一條路,生活快樂,身心健康可能是更重要的。這也是她為什么沒有像宋倩還有童文潔一樣。